园林资讯
-
江西森林可持续经营:开创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协同发展新局面
赣鄱大地,万木葱茏。从赣南的连绵丘陵到赣北的崇山峻岭,1.55亿亩森林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这片浩瀚林海,蕴藏着发展的无限潜能,展现着蓬勃的绿色活力,是江西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
第五届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举办
11月14日,第五届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举办。
-
四川金融服务创新破解山林变现难题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丰富的林草资源禀赋,聚焦林下经济、道地中药材等重点领域,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破解“资源难变现”困境。截至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已累计在全省审批林草保护发展贷款超740亿元。
-
广东森林文化周让全民共享绿美文化盛宴
第六届广东省森林文化周近日圆满收官。本届活动以“湾区绽放·绿美广东·精彩全运”为主题,联动全省21个地市,举办各类森林文化活动280多场,吸引逾47万人次参与,打造了一场全民共享的绿色文化盛宴。
-
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吸引173家台企参展
新华社福州11月16日电(记者张华迎)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16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举行。本届茶博会共吸引85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来自台湾的企业173家。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以来新发现物种80余种
海南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钊军13日在2025年“雨林与您”体验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四年以来成效明显,新发现物种80余种,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增长到7群42只,是全球长臂猿中唯一持续增长的种群。
-
全国板栗面积第一大县的“两山”新路
初冬时节,栗叶渐黄,却难掩燕山深处的丰收喜悦与繁忙。
-
浙江宁海解锁“电子哨兵”森林守护新模式
为有效防范森林火灾,守护广袤森林资源,近年来,浙江省宁海县不断探索创新森林防火举措。
-
草原“生态数字地图”赋能“大生态”监管
11月8日,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综合保障中心负责人田明正和同事们注视着电脑屏幕上的一组组数据。“这里的数据需要再补充和完善一下,联系一下当地生态环境分局,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
杭州举办第三届香榧炒制技能大赛
近日,作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浙江省科技周分会场活动,杭州市举办第三届香榧炒制技能大赛。来自富阳、临安、建德、桐庐、淳安的10支队伍同台竞技,各区县300余名香榧种植大户及相关专家观摩交流,以赛带学推动香榧产业向全产业链生产标准化迈进。
-
江西安福坳上林场走出“两山”转化多元路径
近年来,江西省安福县坳上林场持续深化集体林改,通过创新资源转化模式、培育固碳林分、发展林下经济等举措,有效打通森林资源生态价值向经济效益转化通道。
-
鄱阳湖保护区鸟类种类增至394种 多样性增势持续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鄱阳湖保护区”)第三次科考成果13日在“中国候鸟小镇”江西永修县吴城镇公布。本次科考成果显示,鄱阳湖保护区内鸟类种类新增至394种,鸟类多样性呈现出持续增长、记录完善、结构稳定趋势。
-
首批1.5万只越冬候鸟飞抵升金湖
记者11月13日从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获悉,据监测,从西伯利亚等北方地区飞来的首批越冬候鸟已陆续飞抵升金湖,数量约为1.5万只,即将开启为期5个多月的越冬之旅。
-
西藏山南市贡嘎县:昔日荒滩今果甜
深秋时节,西藏山南市贡嘎县的万禾农业矮化苹果种植基地里,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吉雄镇刘琼村村民嘎珍挎着果篮,熟练地采摘苹果。
-
广交会“粤林+”产品受青睐
11月4日,由广东省林业局主办的参展第138届广交会绿美广东“粤林+”林产品展示活动圆满落幕。这是“粤林+”区域公用品牌首次登上“中国第一展”的舞台,向全球客商生动呈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最新成果。
-
“室内盆栽皇后”换上“中国装”,国产大岩桐新品种绽放“中国色彩”
本刊讯 特约记者柏斌报道 由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与四川农业大学组成的联合育种团队,历经近二十年的寂寞坚守与系统攻关,成功培育出60余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系),创新构建的“资源收集一性状评价一杂交创制一品种选育”育种技术链,为推动我国大岩桐从资源大国向育种强国迈出了关键一步。
-
广东第2号总林长令全面加强森林防灭火
日前,广东省委书记、省第一总林长黄坤明,广东省省长、省总林长孟凡利签发2025年第2号总林长令——《关于全面加强我省秋冬季森林防灭火工作的令》,强调全省上下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持预防在先、积极消灭、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坚决打赢秋冬季森林防灭火攻坚战。总林长令明确6项重点任务。
-
安徽省一人入选全国十佳生态护林员名单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全国十佳生态护林员名单,10位来自国家公园、国有林场和乡镇的生态护林员获此殊荣,其中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生态护林员高正同成功入选。
-
京津最大自然湿地候鸟种类创新高
金秋迁徙季,京津地区最大的自然湿地——天津市宁河区七里海湿地成为候鸟乐园。监测显示,七里海湿地鸟类种类从2021年的258种增加到目前的308种,创历史新高。
-
内蒙古全面完成秋季草原鼠害防治工作
秋季是草原害鼠繁殖的关键期,也是进一步做好草原鼠害防控的黄金窗口期。9-10月,内蒙古自治区部分盟市结合发生实际,适时启动秋季草原鼠害防治工作,累计完成防治217.5万亩。
-
甘肃环县:筑起黄河“几字弯”绿色屏障
深秋,甘肃省环县的山川沟壑间,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造林队员们正抢抓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开展补植补造。放眼望去,新栽的油松、云杉悄然挺立,柠条、山杏、山桃等牢牢锁住沙土。
-
湖南羊楼司中心林业站倾力打造为民服务桥头堡
近年来,湖南省临湘市坚持以夯实林业基层基础为载体,聚焦林业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行“窗口前移+重心下沉+治管并举”中心林业站运行模式,着力破解乡镇基层林业技术服务力量弱化、森林资源管理能力下滑、林业非诉行政案件执行不到位等难题。
-
四川南充全力打造“天府森林四库”丘区样板
四川南充现有森林资源面积782.31万亩,森林蓄积2690.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1.8%,是丘陵地区森林资源大市。2025年,南充市制定并实施了《南充市建设“天府森林四库”行动方案》,以“天府森林粮库”为引领,全力打造“天府森林四库”丘区样板。
-
湖北竹溪:“林长制+”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湖北省竹溪县以林长制为统领,积极创新“林长制+”“林长+”等工作机制,坚持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使森林资源真正成为惠民增收的“绿色银行”,大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