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瞄准苏黎世搞城建 学友城打造昆明“水城”
                    来源:春城晚报 作者:张帜然 日期:2005-09-23
                    
    浙江园林网9月23日消息: 昨日,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从瑞士苏黎世访问归来后接受了记者采访。杨崇勇说,这次出访苏黎世,主要是进一步促进友城关系,学习借鉴“苏市”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推进双方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杨崇勇说,此次访问,他们多次与苏黎世市市长雷德格博等官员会谈,与瑞士工商界约50人举行了两次会议,并且到规划局、水资源保护局听取情况介绍,实地走访了苏市的公交系统、商业区、老城区和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西门子瑞士公司。通过这些活动,他们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与苏黎世结为友城,对于昆明来说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因为苏黎世的经济、社会、生态经过二战后50多年的建设,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经济实力雄厚,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建设水平都相当高。 
    近几年来,瑞士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成功典范,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高度赞扬瑞士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成效,要求他们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苏黎世是瑞士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代表,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前往苏黎世学习,一些重要城市提出与苏黎世结为友城,而昆明与苏黎世经过多年的交流与合作,为我们学习借鉴苏黎世的成功经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学习苏黎世昆明会少走弯路 
    杨崇勇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这是新世纪现代新昆明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昆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什么样的城市才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他认为苏黎世就是这样的城市。与它结为友好城市,昆明在解决人与自然和谐上学有榜样。这次到苏黎世他们感受最深的是—— 
    城市的特色非常鲜明,苏黎世十分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城市的建设始终突出山水园林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在建设中彰显特色,而不是在建设中淹没特色。 
    处处体现人文关怀,让生活和旅游在这个城市的人感到方便、舒适,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全市92平方公里中有20多个步行街区。苏黎世的公交系统十分发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城市的规划、建设不是以满足开轿车的方便为目的,而是以促使人们出行乘坐公共交通。 
    高起点建设城市,避免重复浪费。苏黎世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每一项工程都要求按高水平建设,规划设计一定要高水平,建设使用的材料一定要是最好的。我们看到的有轨电车、地下管网都是几十年不用再换的,只作小的修理。 
    苏黎世还是一座节约型的城市。苏黎世虽然经济实力很强,人均GDP达到5万多美元,市民的收入很高,但仍十分注意节约使用土地、能源,减少消耗。政府、议会所使用的办公楼都是上百年的老建筑,政府的一楼大厅也利用作为科技讲座、研讨会的地点,使用率很高。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排名世界第五,曾培养了21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占地不超过400亩,新建的科学城也在原有的土地上进行。 
    杨崇勇说,苏黎世是全球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昆明市向全球发展最好的城市看齐,以苏黎世为榜样,努力缩小差距,我们的城市建设、湖泊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就可以少走弯路。 
    学习苏黎世打造昆明“水城” 
    杨崇勇说,在苏黎世访问期间,我看到苏黎世湖的湖水清澈见底,水质很好,面对如此漂亮的湖面,我忍不住下湖游了两三公里,我边游边想到了昆明、想到了滇池,希望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能把滇池治理好,将来昆明人民也能到滇池里游泳。杨崇勇想,这就是昆明的发展方向,这就是昆明应该努力争取的明天。他说,考察苏黎世,还得到以下启示: 
    城市的湖泊和水是城市的灵魂和名片。如果不能把滇池治理好,昆明就没有生命力、凝聚力,也就没有竞争力。城市建设一定要充分利用滇池和昆明山水城市的特色。在出访中所看到的瑞士的苏黎世、卢塞恩、日内瓦都是靠近湖滨发展。这样城市才有灵气,才有品位。因此,如果昆明远离滇池发展,就把昆明最有价值的东西丢掉了。苏黎世名称的来源就是拉丁文“水城”的意思,昆明也是水城,我们要做的是像苏黎世那样通过长期的努力,把所有排出污水截入污水厂和中水处理装置,也要下决心减少磷的排放,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 
    昆明市委、市政府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要下更大的气力改善人居环境。呈贡新城一定要充分体现山水园林、生态湖滨城市的特点,而且一开始就要按照高水平的要求来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十分注重建筑风格和色调的协调,与主城区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必须把公共交通的安排放到突出位置,使呈贡新城真正像苏黎世专家说的激动人心、独一无二。 
     
    学习苏黎世并非照搬照抄 
    杨崇勇说,当然,学习苏黎世,也不能照搬照抄,因为昆明与苏黎世各方面的情况不一样。 
    与苏黎世相比,我们的发展也有一些有利条件,一是昆明有很好的气候条件。昆明一年中有300多天能看到蓝天白云,而苏黎世秋、冬长,一年中有200多天都是阴雨天气。二是昆明人口众多,苏黎世的人口只有36万,而我们城区就有300万,市场广阔,加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昆明的发展空间很大。三是地域面积较为广阔。昆明有2.1万平方公里,而苏黎世只有92平方公里,还不到昆明建成区的一半,整个瑞士4.8万平方公里,也只有昆明的2倍多一点,发展受局限。四是我国的体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快干事,而苏黎世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他们决策周期太长,涉及大一点的事都要举行全民公决。 
    杨崇勇最后说,学习苏黎世,应该主要学习它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学习他们在城市建设管理、湖泊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的积累和丰富成果,以及政府管理城市的好的做法。我们要瞄准苏黎世,以之为榜样,逐步完善昆明的城市功能,不断提高昆明的城市品位,把昆明的城市形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