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寻实验室 瓶瓶罐罐中“透视”参天树木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日期:2006-12-13
    中国园林网12月13日消息:很难想象一堆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会和高大的树木有什么关系,一个是狭小的空间里任人把玩的小小器具,而另一个是风雨无惧,顶天立地的扎实之躯。

    但它们的确是紧密联系着的,在科研人员看来,二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连接线。

    当在王敏杰带领下,记者走进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下辖的生物技术室时,不禁有点失望,原本以为能看到树木的标本,或是切割下来的带着一圈圈年轮的砧木,但放眼望去,除了那些和一般实验室差不多的实验器具,没有其它任何“特色”的东西。

    这明显是一个外行人看热闹的心态。连热闹也看不到,不免让人沮丧。

    但对那些熟练地穿行实验室里的研究者而言,或许这些仪器就没那么简单了。他们看仪器的眼神是不一样的,它们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朝夕相伴的忠实的研究伙伴。它们知道他们的酸甜苦辣,了解他们每天早晨什么时候踏进实验室,什么时候熄灯离开,什么时候通宵达旦……

    王敏杰无疑对每一个实验仪器都是很熟稔的,5年的973课题研究有很大一部分工作就在这里展开。他指着一台“长相”颇为端正的,类似一台单开门小型冰箱的仪器告诉记者,“这是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主要是做木材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在定量PCR仪旁边摆放着一个个中间镂出多个小圆孔的塑料板,记者数了数,大小均一的小圆孔共有96个。王敏杰说,这些圆孔里每一个都可以放上一份样本,因此定量PCR仪一次可以检测96个样本数据,检测完毕后这些数据直接输入连接的电脑中,以供研究人员分析。

    在这里,记者终于认识到,实验仪器用这种微观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方式与大自然里的参天大树联系上了,而其最终的结果又能反馈到树木上,让树木按照人们的意愿趋利避害。“973课题后期有大量的数据都是从它身上得到的。”走的时候,王敏杰不忘拍拍它。

    由于时间的关系,记者没有探寻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更多的地方,因为如果要真正仔细的看话,估计一整天时间都不够。王敏杰告诉记者,仅生物技术室主要的设备就有PF-2D蛋白质多维色谱分离系统、基因芯片分析系统、MALDI-TOF生物质谱工作站、FiniganLTQESI生物质谱工作站、蛋白质双向电泳系统、DNA合成仪、蛋白质测序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凝胶成像系统、PCR扩增仪、电泳仪、荧光显微镜、基因转移系统、人工气候箱等大型仪器设备,已具备了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设备与条件。“我们还有50平方米的组培实验室,可以满足不同温度、光照条件的要求。”王敏杰说,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还有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温室,它具有一流的自动化设施,能够满足多方面的科研需求。

    目前,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木材形成、林木遗传改良、生物柴油能源林新品种选育及新材料的选育研究、主要造林树种生理生态特性研究以及集约育林研究上,近几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