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可持续经营绘就“两山”转化重庆画卷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王元梅 日期:2025-11-20
清晨,薄雾如银纱环绕山间,静谧的针叶林缓缓苏醒。
今年国庆节期间,重庆南川区乐村林场洞坝子工区游人如织,有化身“探险家”进行森林徒步的,有“大手牵小手”观察林中小动物的,还有三五结伴欢声笑语“打野趣”的……
乐村林场是重庆市森林可持续经营成效的一个缩影。自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开展以来,重庆市以创新机制为驱动、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以利民富民为目标,在森林资源提质、产业融合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林长引领
全流程健全森林经营管理
重庆市总林长、副总林长多次调研林业工作。《重庆市林长制办法》将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纳入全市林长制督查考核内容。发布4号、5号总林长令,安排部署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市林业局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印发《重庆市推进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方案》,推行“四步工作法”和“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模式,定期调度解决基层难题。
市级层面将森林可持续经营纳入 《重庆市“十五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中,计划到2030年再完成100万亩森林经营任务。制定重庆市森林可持续经营市级检查验收、成效监测操作指南等,全面规范项目申报、作业设计审核、项目监督管理、资金使用管理、档案管理等,实现项目全流程闭环管理。
重庆市林业局资源处负责人介绍,我们将是否符合森林经营方案作为各类工程项目、营造林任务实施方案审核、项目检查验收及绩效评价的内容,鼓励经营主体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并将其作为优先办理采伐许可及限额使用的依据,制定《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指南》,优化简化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逐步探索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管理机制。
保障先行
全要素提升森林经营成效
按照国家成本测算标准,全额保障项目资金,共计投入3.9亿元。会同重庆市财政局联合印发《重庆市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将森林可持续经营纳入项目库统一管理。
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专家组,开展“点对点”指导200余人次。制定《重庆市林业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加大科研及科技成果推广力度,推广马尾松森林质量提升、桢楠林地复合经营等关键技术,引入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开展南方集体林区低效天然马尾松次生林提质增效与多功能维持技术研究工作。开展优势产业树种遴选研究,遴选用材类、经济类等优势树种65个,引导经营主体科学发展。
结合林草湿荒普查,完成以村(社)为单位的集体林地矢量框架数据库建设。开展数字林业建设,构建“智慧林长”应用,推进“林草湿资源数据全量纳管”特色场景建设迭代,实现林业小班数据全量归集与展示、森林生长动态监测等功能。
引入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无人机应用,提升作业精度与效率,降低成本。重庆林投公司负责人介绍,在璧山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点建设中,将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技术运用到森林资源调查中,快速生成林区高精度地形图和树木分布数字点云模型,直接获取不同林分小班的单木数量、树高、蓄积量、森林覆盖度等指标,人力成本降低约60%,综合成本降低40%以上。
示范带动
全周期探索森林经营模式
重庆市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探索建立人工马尾松针阔混交大径级用材林经营、人工柏木针阔混交生态防护林近自然经营、人工杉木大径级用材林经营等模式38种,其中6种经营模式被列入《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汇编》,建成典型模式示范林2.4万亩。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实施全周期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项目5万亩,在长寿、璧山、垫江等区县开展天然林近自然经营试点8.2万亩,在大仙女山片区推进全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2.9万亩,在酉阳县开展人工商品林自主采伐试点1万亩。
试点单位南川区乐村林场2021年以来,摈弃过去单纯培育用材林、大量种植单一针叶纯林的模式,引入全周期、可持续森林经营理念,通过抚育间伐、补植鹅掌楸等阔叶树种,既改造了林相又优化了林分结构,培育大径材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
重庆市林业局资源处负责人介绍,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全市累计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修复66.63万亩。通过科学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2.82亿立方米、较试点前增加8.5%。单位面积蓄积量从4.77立方米/亩提升至5.07立方米/亩,混交林比例从21.65%提高到23.7%,项目区珍贵树种使用率达40%,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森林植被碳储量从1.2亿吨增至1.4亿吨,年均碳汇量达19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提升14%。
改革赋能
全链条统筹产业发展促农增收
重庆市作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将森林可持续经营纳入改革内容,统筹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产业发展,坚持“以二促一带三”总体思路,不断拓展森林生态价值转化通道。
出台《重庆市优化集体林采伐管理的若干措施》,推出采伐分类管理、优化采伐限额管理及审批、加强采伐公示及监管等16项改革措施。修订《重庆市林木采伐技术规程》,进一步规范采伐管理。出台《关于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指导意见》,带动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制定《大仙女山商品林自主经营技术指南》,引导林农开展商品林自主经营。

重庆市永川国有林场张家湾分场
永川区国有林场张家湾分场拥有全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天然桢楠次生林。结合独特的资源禀赋,技术团队逐步突破桢楠繁育、良种选育、嫁接技术等难题,因地制宜探索“桢楠+本土树种”混交林、“桢楠林苗一体化”及大径级珍稀树种培育等3种特色模式,建成6000亩高标准示范林,实现了桢楠数量和质量的较大提升。永川区着力打造“以林养林”模式,在桢楠林下种植茶树,完成全国首单楠木“树票”交易,获得质押贷款1500万元。林下种植的赤松茸、榆黄菇,长势喜人。依托优质桢楠资源,正在策划古树认养、课后研学、木艺大赛等项目。
永川案例在重庆市还有很多。在“森林+林下经济”领域,城口县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8万余亩,丰都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4.91亿元;在“森林+精深加工”方面,建设林产品流通贸易平台及交易市场5个,木竹加工、油橄榄等加工园区9个,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1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125家;在“森林+康养旅游”板块,全市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4家、市级森林康养基地30家;在“森林+碳汇交易”领域,创新落地6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发放贷款约2.4亿元。
同时,重庆市围绕林业加工生产、森林旅游服务等社会需求,结合以工代赈,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促进林农增收。梁平区结合森林经营建成3500亩标准化甜茶种植园,带动5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荣昌区创新“林场+村集体+企业”合作模式,带动农民务工2000人次,收入超1600万元,首笔10万余元效益分红顺利落地。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