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猫儿山保护区发现两栖类新物种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黎斯琴 日期:2025-11-18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与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合作发布,在广西猫儿山发现两栖类新物种刘三姐纤树蛙,该成果已在国际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发表。

论文第一作者、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吴享键介绍,研究团队在2024年和2025年进行猫儿山两栖类监测期间,共采集6个纤树蛙成体标本,通过形态学“看长相”、分子系统学“测基因”、鸣声学“听歌声”三重分析,最终确认其为两栖类新物种。因其鸣声悠扬,宛若山歌,目前仅发现于广西,科研人员便以壮族民间歌仙传说人物“刘三姐”为其命名。

这位新成员长什么样?据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潘元强介绍,刘三姐纤树蛙属于树蛙科、纤树蛙属,雄性体长约2.7—3.3厘米,雌性稍大,约3.8—3.9厘米。其身体背面呈浅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独特的深褐色倒Y形斑纹,背面皮肤粗糙,有少许疣粒。雄性具有内声囊,繁殖期第一、二指的基部具白色婚垫,无雄性线,用于在抱对时紧紧抓住雌性,这是许多蛙类繁殖期的典型特征。

刘三姐纤树蛙的发现,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此前,全球纤树蛙属共22个物种,刘三姐纤树蛙的加入使这个家族成员增至23种。中国的纤树蛙物种也因此增至12种,其中广西就分布有6种。

论文共同作者、猫儿山保护区管理处科研工作人员叶建平表示,猫儿山保护区目前已知有两栖类约40种,涵盖2目11科23属,其中3种为猫儿山特有。猫儿山地处南岭山脉越城岭,其复杂的地貌是孕育生命的温床,未来很可能还有更多新发现。

本次发现是广西师范大学武正军教授团队余国华课题组今年在桂北地区发现的第3个两栖类新种。这一系列成果,逐步揭开桂北地区隐秘而丰富的生命图谱。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