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探索都市林业发展新模式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梅运田 日期:2025-11-18

广东省广州市现有林地面积424万亩,其中集体林地365万亩,占86%。近年来,广州市紧抓“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契机,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在制度建设、确权登记、资源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新举措新办法,探索符合超大型城市林情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创新林长制

广州市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将全市林业园林绿化资源纳入林长制体系一体推动,设立市、区、镇(街)、村(社)四级林长6606名,划分5997个林业园林资源网格,通过3155块林长公示牌接受全民监督。

探索产绿融合共治。增城区创新“产业林长”机制,动员经营林地面积大于500亩或年产值高于500万元的承包户或企业(法人代表)担任产业林长,并按照经营面积、经营类别、发展方向等将产业林地划分为3个等级,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和发展策略,构建起以林业生产经营主体为基础、产业林长与行政林长相互协调的合力治林长效机制。

推动多元联动协同。市林长办与公检法机关共建“双员”互聘、公益诉讼、行刑衔接等机制,在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等地设立“森林法官”工作室。探索“林长+”模式,南沙、番禺区针对湿地生态培育“红树林长”,荔湾区培育“西关民间小林长”和“民间林长”。

创新资源管理

为解决林地范围大、外业调查成本高问题,广州市优化林权地籍调查内业工作机制,在大比例尺地形地貌图上指界明确界址。运用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设备,对林地进行高精度测绘,生成精准的林业地图和三维模型,为后续林分改造提供精准目标定位。

根据林业作业区域地形特点、物资需求分布等条件,广州市构建无人机运输网络,运输苗木、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花都区累计使用运载无人机10万多架次,运输物资5000多吨、树苗102万株。

广州市各级林长认真履职尽责,层层传导压力,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全市涉林案件大幅下降,增城区连续4年森林火灾受害率为零。

创新政策机制

围绕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广州市建立“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社会参与”工作机制,推动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林地经营权,并及时办理林地经营权证。

同时,出台全省首个专门支持林业经营主体的补贴政策,市级财政投入2900万元,对纳入“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任务且符合条件的森林康养基地、自然教育基地、林业龙头企业以及社会资金新造油茶林等4类生产经营主体,采取一次性补贴和动态补贴相结合方式,给予资金支持。

依托农村集体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广州市完成林地林木流转交易1044宗,累计成交金额22.3亿元。2024年,全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530亿元,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4家、上市企业7家,省级自然教育基地增至23家。在林木种苗生产、林产品精深加工、林业机械设备制造等领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7家、高新技术企业82家。从化区引进企业打造天人山水景区,年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2000万元,为周边村民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