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碚创新“五化”模式提升森林防火能力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侯建华 日期:2025-11-04
                    “3个全市率先”“3个全市第一”。近期,全国森林防火现场会在重庆市北碚区召开,北碚区通过创新“五化”工作模式,使森林防火工作综合防控能力、预警智治能力、基础保障能力、火情早知快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的经验做法,成为众多单位学习观摩的焦点。
北碚“五化”工作模式内涵丰富,融合了人防、物防、技防和早期火情处理等森林防火工作。防火责任制度化,通过建立“包片蹲点”“一长三员”“十户联防”等5种机制,将森林防火责任压实到“最后一米”。宣传教育常态化,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问题隐患清单化,通过建立隐患排查整治、设施人群管控、重点问题督查等3张清单,深化源头治理。基础设施标准化,明确宣教、管控、阻隔、管网等4种设施建设标准,从规划上统筹谋划,在建设中严格监管。防控治理数字化,以“智慧林长·森林防灭火”应用试点建设为契机,推动森林防火工作业务重塑、流程再造、多跨协同,依托三级治理中心,配置智能预案,实现资源数据高效整合利用,推动预警信息自动生成、火情识别AI赋能等5个环节防控治理数字化。
在“五化”工作模式强力推动下,近年来北碚包干督导15个涉林镇街、79个村社森林防火工作。将全区森林资源划分为227个森林防火网格,配置“一长三员”339名;建立“十户联防”工作机制,全区共成立森林防火“十户联防”小组1562个,涉及16828户、45435人;建成森林山火教育馆,年均接待研学团队约150场、500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覆盖人群20余万,扎实开展“五进”宣教活动200余次;累计建成建立固定宣传碑牌400块、语音宣传杆100套,标准化检查站46个、简易检查站69个、智慧防火卡口50个、临时卡口248个,生物阻隔带170公里、工程阻隔带2050公里;建成森林消防水池(水箱)529座、管网133公里;建立多元智能感知系统,动态接入24座无人机蜂巢、91套林火视频监控、100个林下红外探测器等物联传感设备,整合15个森林火险因子监测站和23个气象监测站的实时数据;AI模型自动识别疑似火情,并推送至“一长三员”,按照“135”早期火情处理机制进行核实处置;督促整改重点问题32个,排查整治森林火灾风险隐患86处。
“北碚区现有森林面积约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3.16%,是重庆主城都市区的‘绿肺’及天然生态屏障,森林防火责任重大。”北碚区林业局局长石鑫说,“五化”工作模式构建了“人机协同”的综合防控体系,推动森林防火工作由事后向事前转变,有效破解了家火上山和山火进城两大难题,在全市赢得了“3个率先”“3个第一”的地位。
“3个全市率先”,即“智慧林长·森林防灭火”应用全市率先试点贯通运行,被全市推广利用。全市率先组建无人机专业队伍,无人机飞手全部持证上岗,购置无人机60台。全市率先实现森林火险精细化预报预警。
“3个全市第一”,即林火阻隔系统密度达到每公顷43米,位居全市第一。缙云山区域新建森林消防管网44公里、58口消防水箱、209套消火栓,管网密度位居全市第一。严格落实扫码入林火源管控措施,扫码总量常年位于全市第一,从源头上加强火源监管,实现“看住人、管住火、守住山”。
北碚区林业局局长石鑫表示,北碚区是典型的城市面山区域,缙云山山上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下是城市居民居住区,外围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区将按照“1251”工作思路有序推进森林防火工作,以贯彻落实林长制为总抓手,坚持数字赋能和群防群控双轮驱动,力争在森林防火工作上取得更大突破,坚决守护生态屏障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