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以自然教育破题 绘制绿色新图景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陈贝贝 日期:2025-10-27

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腹地的根河作为传统林区,承载着林业转型发展的时代命题。近年来,根河将自然教育融入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脉络,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把生态旅游作为绿色动能

根河有驯鹿漫步的寒温带针叶林,有旖旎多姿的广阔湿地,还有深厚的生态与文化底蕴。依托这样的家底,根河将冰雪森林、森工文化等独特资源转化为深度体验产品,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游客在根河不仅能领略北疆秘境之美,更能通过森林研学、民俗体验等活动,切身感受生态保护的珍贵价值。

在根河的敖鲁古雅景区,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驯鹿,聆听鄂温克族人与驯鹿、森林相依相存的故事,深度感受独特的鄂温克族文化;在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游客既能领略滋养大兴安岭的水源地风光,还能在517队停伐遗址沉浸式体验根河的森工文化,该湿地公园近10年累计接待游客超3.6万人次。

把课堂建在林海里

根河看准自然教育的广阔前景,将其打造成体系化工程并拓展边界。通过多方协作,不仅为青少年搭建了亲近自然的平台,更将林业资源转化为鲜活教材,让生态保护理念深植孩子们心中。

根河开展自然教育 根河森工公司供图

今年暑假期间,全国五省市的青少年在自然教育专家的带领下,来到根河源湿地公园,观察苔藓覆盖的落叶松林,收集寒温带特有植物制作标本。这是根河森工与新东方文旅战略合作的首个落地项目,16名青少年组成的“阳光少年”研学团在这里开展为期3天的自然探索之旅,通过森林轻徒步、生态观察、文化实践,沉浸式感受寒温带原始湿地的独特魅力。

根河森工公司充分发挥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核心载体作用,整合517工队、冷极湾栈道、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点等特色场景,将自然教育与地域文化、劳动实践深度融合,每年深入根河中小学校开展生态主题教育,坚持自然教育常态化。

把未来寄托在可持续经营中

林区绿色发展离不开森林可持续经营。如何用先进理念管理、用好这片林子,是每个传统林区面临的重要时代命题。

根河森工公司携手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体系,依托高校科技人才优势,聚焦森林生态修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森林可持续经营等核心方向联合攻关。

目前,北京林业大学黄大年式森经经营教师团队的高露双教授团队牵头推进的“内蒙古大兴安岭落叶松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技术集成示范”,已在根河林区落地实践,通过定制化技术方案优化落叶松天然林经营模式,为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提供科学参考。同时,根河在林下经济开发、自然教育、森林康养等产业规划中获得高校智力支持,全方位拓宽森林可持续发展路径。

生态旅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从林业工人转型的导游、本土特色的民宿餐饮,到林下产品的推广销售,一条完整的绿色产业链正在形成。黑木耳、大球盖菇、滑子菇、蓝莓、红豆等林产品以多种多样的产品形态带着“根河”这个原产地标签,走进千家万户。

通过系统实施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工程,根河持续改善林分结构,积极探索林业碳汇项目,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生态价值转化为可交易的碳资产,让 “空气” 变成能产生收益的 “绿色商品”。

如今的美丽根河,实现了从“砍树卖木”到 “护林致富”的蝶变,形成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