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出牌科技领军 沈阳辉山要做中国农业硅谷

来源:沈阳今报 作者:佚名 日期:2005-04-11

    浙江园林网4月11日消息: 这是一群用智慧创造奇迹的拓荒者专家评价:原辽宁省省长薄熙来在踏上这片土地时,一路赞扬:“一个很有智慧、很有创意的农业高新区……”

    中央政研室肖万钧副主任来农业高新区调研时盛赞:“辉山农业高新区走出了一条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新路子、好路子。”远景规划:到2007年,开发区将引进500个项目;到2010年,将引进800个项目,实现产值1000亿元;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最具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成为沈北大开发的火车头。

    核心目标: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沈阳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主任蹇彪告诉记者,目前沈阳正在着手注册“中国农业硅谷”,争取用5年的时间使农业高新区成为中国的“农业硅谷”。

    2005年3月22日,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的百事可乐国际公司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新的生产基地设在沈阳辉山农业高新区,项目总投资额为2150万美元。在沈阳辉山农业高新区,像百事可乐这样的投资商还有很多,中粮集团、美国国际纸业公司、马来西亚云顶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高新区,像磁石一样,正在成为沈阳引资的新高地。

    2005年的春天早早地走进了高新区,一处处工地热火朝天,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这里的一切让人称奇,这里沧海桑田般的巨变让人感动。三年磨一剑,汗水铸辉煌,农业高新区人以全新的理念、超常的思维运作,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负重拼搏,在这片41.2万平方公里的投资热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坚定走产业立区之路 

    百事公司列《财富》2000全球500强第203位,在众多项目竞争对手中,它最终选择了沈阳辉山农业高新区,这本身就是一种肯定。

    从2003年下半年双方开始洽谈,农业高新区一共过了三道关口:第一道关口就是水样测试和环境测评。百事是一个饮料制作企业,对水的要求非常高,包括水源是否清洁无污染、是否富含矿物质等等,在水样测评过程中,百事把开发区的水样运送到美国总部检测,最终顺利过关;对于百事这样的饮品生产来说,自然环境的优劣也是考察的重要因素,高新区优美的投资环境打动了苛刻的投资方;此外,这里的配套设施完善,发展后劲强,也得到了百事的青睐。

    成长容易却艰辛。“现在引来了百亿元的项目,最初在开发区的第一个落户企业,投资额仅有15万美元,但它记录了开发区的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当时的高新区就是一片白纸,招商难度可想而知。”开发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第一个,开发区的崛起就变得顺理成章。2003年9月,农业高新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几乎在一夜之间,高新区成了炙手可热的投资首选之地。

    截至目前,高新区累计签约项目160个,计划总投资为170亿元;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中粮集团、全国最大的制面企业华龙集团、全国最大的水产饲料企业通威集团,以及辉山乳业、隆迪种业、禾丰畜禽、青花食品等8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开发区先后投资落户,东北地区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集聚地正在形成。

    对今后的发展,农业高新区人早已了然于胸。到2007年,开发区将引进500个项目;到2010年,开发区将引进800个项目,实现产值1000亿元;建成高科技研发孵化生产、福建食品加工、乳品加工、粮油加工、畜禽加工、饲料加工六大产业集群;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最具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成为沈北大开发的火车头。 

    借船出海冲破资金瓶颈 

    整整3年,农业高新区人饱尝了创业的艰辛,经历过发展的阵痛,把一个债台高筑的国营农场建设成为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一跃成为沈阳极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经济区。

    农业高新区刚组建时,沈阳市政府仅投入了3000万元办公经费。水、电、道路、通讯等等基础设施硬件必须先上,哪一样都需要资金,如何突破资金瓶颈成了开发区的决策者们面临的最大问题。2002年6月7日,辉山乳业以1:2溢价出售部分股权给美国隆迪公司。高新区放弃了对辉山乳业的控股权,换来了公司的飞速发展,也换回了2亿元的真金白银,这一招妙棋,就盘活了整个开发区的资金链条。

    “借船出海”,是高新区决策者们的又一妙招,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行为,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发区对水、电等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招商,谁投资谁受益。3年来,沈阳辉山农业高新区的基础设施突飞猛进。开发区仅投入6亿元,就撬动了包括路、水、电、热在内近15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区实现“七通一平”。原辽宁省省长薄熙来在踏上这片土地时,一路走下来,一路看过来,一路赞扬:“一个很有智慧、很有创意的农业高新区……”

    2003年5月,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枫叶公司合资建设经营的农业高新区热电厂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5.6亿元,全部工程也已于今年竣工,这是农业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最具成功意义的浓墨重彩的一笔。2003年7月,由沈阳供电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农业高新区新建的6.6万千伏安变电所工程竣工。变电所投入使用,可以满足一倍于农业高新区规划区域内企业用电的负荷,而园区企业用每度电由原来的0.75元降至0.52元。

    由沈阳市供水公司投资,从石佛寺水库引进日供水3万吨的自来水工程竣工了,宽带网等现代化通讯设备全部引进来了……“七通一平”凝聚了农业高新区人的智慧和创造,显示了惠天热电、沈阳供电等单位决策者的胆识与气魄,开创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新模式。高新区的决策者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解决农业问题的新路子 

    “大鹏一日冲天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沈阳辉山农业高新区走过了三个365里路,用真诚、勤奋和创造性的耕耘,迎来了“农业硅谷”第三个金色的收获季节。

    铁岭县腰堡村农民高永贵,为辉山乳业养奶牛发了家,还用8头奶牛给女儿做了嫁妆,“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农业产业化让高新区附近的农户们腰包鼓了起来。现在,养一头奶牛的年纯收入可达4000元,高永贵由衷地说:“辉山的养牛户,比牛还‘牛’啊。”

    沈阳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两年多来,相继引进和开工建设了辉山乳业、润田饮料、禾丰饲料、中粮面粉、华龙面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区内现有世界500强企业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加工产业区内入驻企业已达55家,总投资45.5亿元,极大地带动了沈阳周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沈阳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步伐。以辉山乳业、华美畜禽、禾丰饲料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分别采用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方式与农户结成了产供销相衔接的利益共同体。

    预计到2005年,开发区内30余家在建农业产业化项目全部投产后,可累计直接安排就业16000人,辐射带动农户56万户,直接带动农民增收20亿元以上。

    中央政研室肖万钧副主任来农业高新区调研时,在兴奋之余盛赞:“农业高新区走出了一条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新路子、好路子。” 

    持续发展要打生态科技牌 

    2002年9月16日,由世行提供贷款,农业高新区第一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蒲河整治工程在仲官桥开工。蒲河是农业高新区唯一一条过境河流,当地老百姓称为“牛亡牛水”,雨季暴发山洪,平日水过河干。高新区要想聚人气,必须从整治环境开始,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农业高新区开始了蒲河景观绿化带的治理。

    2005年的初春,记者走在蒲河边新铺的方砖路上,新建的人行桥和交通桥恰似两道彩虹,横跨蒲河。开发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蒲河的整治,直接带动了两岸土地升值,投入3000万元的资金,改造之后地价就飙升了几倍,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当初所投资金无法比拟的。

    “绿色”,是农业高新区所有规划的主色调,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高新区的独特魅力之一。高新区还采取企业化方式运作,引进了沈阳市天艺、风景园林木有限公司,以建苗木园地和成树间采等方式,在道路两侧及建筑物空地栽种30万株林木。通过精心保护现有植被,重点绿化道路、河流和入区企业,全区新增绿地3000亩,栽植各种树木33.4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0%。开发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辉山高新区的引资环境好了,不少大的工业项目也要进园区,但因为有不同程度的污染,都被高新区管委会拒绝了。

    沈阳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发展中注重打造“环保、生态、高科技”的科技农业优质品牌,在规划的科研区内,总投资达9000万元,占地105亩的沈阳农业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工程已经交付使用,目前创业中心已引进入孵企业达30家以上,为以科技孵化器为中心、规划2平方公里的科学城建设的正式启动奠定了基础。

    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沈阳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主任蹇彪告诉记者,目前沈阳正在着手注册“中国农业硅谷”,争取用5年的时间使农业高新区成为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