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大树进城 叶公好“绿”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杜明骏 日期:2006-06-19
    中国园林网6月19日消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然而,在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违背这个道理的情景:头一天可能还是不毛之地,一夜之间就可能“绿树成荫”;头一天还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第二天就可能长出参天大树……

    我们知道,这些树木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然生长起来的,那么它们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说,很多这样的树木都是从农村地区挖来的。长沙地区的一些大树贩子这样说道:“什么树只要是大的就有人要;只要肯出钱,什么样的树都可以弄得到。”而长沙市所属的长沙、望城、浏阳、宁乡四县市农村,已经看到了这么做的恶果,那就是几乎没有了一棵像样的树。

    把农村的“绿”移向城市,表面上看好像没什么不可以,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劳民伤财的招数。因为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凡是进城的大树都是经过两次移栽的,这样折腾下来,树的成活率最多50%。从农村向城市移植大树,一开始看上去好像很有效果,可稍微经过时间的检验,这样的“城市绿化”就一切都露了馅,这种直接让树木“农转非”的做法,使农村那些被移走的树木遭到了百分之百的破坏,而到了城市却收不到百分之五十的绿化效果,这不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吗?

    我想很多急功近利的人在城市绿化的问题上,有点像那个好龙的叶公。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喜欢绿化,而是喜欢“绿化”所带来的“政绩”一类的其他效应。花了大量的经费,把树木从农村地区弄到城市,然后再让这些树木半死不活,你说这是真的爱“绿”吗?说不定他们内心真的还害怕“绿”呢!他们害怕因为绿化所付出的长时间的等待,害怕为了真正的绿化而付出艰苦努力,付出大量的心血。他们要的只是眼前的那种假“绿”,哪怕这种“绿”是从别的地方窃来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很有必要修订一下关于城市绿化工作的考核管理办法,城市绿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也应该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绝不能急功近利。我们要坚决打击好“绿”的叶公那种看似爱“绿”实则怕“绿”、进而毁“绿”的做法,使我们的城市在不对农村等其他地区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得到真正的绿化。否则,我们的城市绿化工作,必将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成为变相破坏绿化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