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围绕林区转型振兴目标,创新构建引才宜居、产才协同、终身赋能三维人才生态,通过精准施策、平台建设与暖心服务,推动人才近悦远来、活力迸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精准施策,打造近悦远来安居环境。聚焦人才引进初期的实际需求,采取“硬环境+软服务”双轮驱动。
在住房保障方面,采用“新建+盘活”模式,建成设施齐全的“居家式”人才公寓81套,配套推行“3年免租+生活补助”政策,累计发放补贴近100万元,有效减轻人才生活压力。在服务优化方面,设立人才服务专员,于政务大厅、医院、车站等场所开通“人才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专属服务。推行“红色物业”管理,党员志愿队实时响应需求,累计解决各类问题500余件。同时,制定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清单,涵盖落户、就医、子女入学等多方面,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与健康关怀,显著提升人才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产才融合,构建校地共生创新格局。紧扣林区产业发展,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积极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10余所高校共建政务实习实训基地,提供政务实习岗位80余个。通过“导师帮带+课题攻关”机制,引导40余名高校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生态旅游等项目,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50余份。强化本土人才孵化,举办“红雁领航”电商训练营,特邀该区百万网红“王北四”授课,覆盖该区及周边县区学员1000余人,孵化本土主播百余人,推动黑木耳、蓝莓等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显著增加。实施“墩苗壮骨”计划,选派28名年轻干部深入基层锻炼,并建立“一人一档”成长档案和传帮带机制。落实就业见习政策,为200余名高校毕业生提供实践机会,并开展公文写作、ai应用等专题培训,全面提升人才综合能力。
——长效赋能,营造安心安业发展氛围。打造品牌、创新机制、拓展渠道,着力优化覆盖人才全周期的服务支持体系。
打造“‘友’梦同行”人才工作品牌,以沉浸式互动服务青年人才300余人,并通过常态化运营兴趣社群促进人才社会融入。创新岗位管理机制,统筹全区编制资源设立党政储备人才专项岗位,建立急需紧缺—重点培养—战略储备三级岗位需求库,实现人岗精准匹配与有序流动。积极拓展引育渠道,通过“就业援助月”“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方式开展招聘百余场,累计提供岗位超2000个。持续做优人才服务专员、“红色物业”等特色品牌,及时响应人才需求,营造重才爱才的浓厚氛围,系统构建起“引育留”一体化的良性人才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