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内蒙古赤峰以沙为“纸”,以绿为“墨”奋力书写防沙治沙新篇章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 作者: 日期:2025-11-18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西邻浑善达克沙地,上世纪70、80年代形成了西风口、土龙岗沙带,出现了“沙进人退”的现象,全旗沙化面积150余万亩。“风吹黄沙跑,地上不长草”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巴林左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在持续推进防沙治沙中,巴林左旗委、旗政府始终把“三北”工程和防沙治沙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第一时间谋划推动、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通过组织动员各级党委党员、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以全民义务植树“大会战”和以工代赈的形式参加“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大会战”活动,全旗栽植各类苗木33.87万株。2024年一年就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面积39.9万亩,使48万亩沙化土地全部达到初步治理标准,实现了区域可治理沙化土地全覆盖。“十四五”期间,共完成林草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超过150万亩,建设小型水土保持设施(谷坊)790处。目前,全旗林地面积达到395.8508万亩、草地面积达到274.407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21年的37.8%提升至2025年的38.51%,草原植被盖度由2021年的64.2%提升至66.1%,实现了森林、草原资源的“双增长”。

随着植被恢复,区域生态系统愈发完整。现在,巴林左旗已拥有高等植物1071余种、脊椎动物321种,风沙少了、空气净了,群众出门见绿、开窗闻香,人居环境实现质的飞跃。生态改善的切身感受,让保护生态成为牧区群众的自觉行动。曾经“谈沙色变”的村民,如今主动参与到植绿护绿行动中来。

全民参与治沙的实践更强化了生态共识:从义务植树“大会战”中各族群众共同栽下的树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普及的生态知识,保护生态已融入日常。以前觉得治沙是任务,现在知道护林就是护家,养牛得看草,治好沙才能赚钱,生态保护与发展增收的双赢逻辑深入人心。防沙治沙不仅筑牢了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更让沙化地区在生态改善中收获幸福,在产业升级中实现富裕,在观念转变中拥抱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