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年产值超百亿!沪滇协作三十年成果丰硕 三极赋能花卉产业新生态

来源:园林网 作者:柏斌 日期:2025-10-30

本网讯 记者柏斌 报道 从黄浦江畔到云岭之巅,一株小小的康乃馨种苗,历经三十载精心培育,创造了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奇迹,成为沪滇两地农业领域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协作典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受访时,回顾了沪滇花卉合作从“引种试种”到“全链协同”的不平凡历程和中国花卉产业“东西互济”的生动实践。

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康乃馨交易区

三十年深耕:从“试验田”到“亚洲花都”的产业跨越

 蔡友铭介绍,1990年,上海花卉良种试验场的技术人员,将康乃馨种苗带到2000公里外的昆明市呈贡区斗南村,种植了50亩试验田。经过三十年精耕细作,当初的“试验田”已奇迹般成长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中国鲜花第一村”。“上海与云南的花卉合作早已超越冬季鲜切花保供的初始形态,形成了‘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等多种高效协同的产业协作范式。”蔡友铭说。

据悉,目前上海种业、虹华园艺等11家企业,在云南昆明、普洱、红河州、大理州、楚雄州、文山州布局了17个项目。去年,“沪滇协作,云花入沪”战略合作协议在上海松江签署。今年7月,“沪滇花卉种业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更是标志着沪滇科技合作从单一项目向平台化、体系化升级。蔡友铭说:从斗南村的第一株康乃馨到今天的全方位协同,花卉已成为连接沪滇的“情感纽带”,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引擎”,点缀城市更新的“生态画笔”。

上海花企在滇培植生产的菊花切花

 “三极”突破:上海构建花卉全产业链城市新生态

据蔡友铭介绍: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正积极探索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花卉产业作为“美丽经济”典型代表,被赋予新的战略意义。目前上海正全力打造“花卉全产业链城市”,并通过“三极突破”构建产业新生态。

首先是强化种业创新极,打造“花卉芯片”产业高地。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上海凭借科技与人才优势,集聚了全国最密集的花卉种业企业矩阵,包括上海种业、虹华园艺、源怡种苗等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种子种苗企业。这些企业持续开展新品种引进、自主选育和商业化推广,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日益增强,为长三角乃至全国花卉产业持续输送优质品种资源与技术支撑,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其次是发力智慧生产极,定义现代园艺“上海标准”。面对土地资源约束,上海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与智慧农业。目前,上海花卉生产设施化占比已近60%,其中高端智能温室占比约达20%。以上海鲜花港、港虹生态、源怡种苗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在盆花、切花和种苗生产全环节,广泛应用自动化温室系统、智能化物流、环境精准控制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引领现代设施装备与生产技术迭代升级,为高效、绿色、可持续的花卉生产树立了“上海标准”。

高端智能温室培植的红掌叶绿花红

再者是培育消费引领极,让“花开上海”融入城市肌理。上海拥有超2500万的庞大消费群体与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为花卉消费升级提供广阔蓝海。上海积极推动花卉与城市、乡村、家庭生活深度融合,创新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

蔡友铭告诉记者,今年上海国际花展首创“城园融合”模式,联动新天地、前滩等核心商圈,形成“全城花展”盛景;青浦区东库村通过举办绣球花节,联动多家民宿,带动客流量显著增长,有效促进乡村农文旅融合。此外,上海率先提出发展“花园经济”,通过举办中国·上海花园节、上海家庭园艺节等大型活动,推广家庭园艺,成功将花卉园艺培育为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上海前滩“全城花展”人流如织

展望未来:以花为媒,共绘协作发展新画卷

站在新起点,上海花卉产业迎来新机遇。蔡友铭表示,上海将坚持开放合作,以花卉为媒介,继续深化沪滇协作,让每一朵来自云岭的鲜花在上海实现最大价值,也让上海的科技与市场创意在云南广袤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诚挚向全球花卉界同仁发出邀请,欢迎来到上海,共同谋划花卉种源产业发展,共建智慧种植示范样板,共享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带来的巨大消费市场与无限商机。”蔡友铭说。

沪滇花卉合作的三十年,是东西部协作的成功实践,也是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 “未来,上海将继续以花为笔,蘸科技之墨,绘市场之卷,与各方携手,共同绘制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美丽新画卷’。”蔡友铭说。


(来源:园林网)